Rss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自身建设 >> 宣传思想 >>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
关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

中央社院副院长  袁廷华
普遍认为,随着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呈现。构建和谐社会为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必须深刻了解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这些政治责任一是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坚持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二是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加强对广大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组织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学者认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思想,这是多党合作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从新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强参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动力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参政党要更加自觉地把自身建设与执政党建设联系起来,从与执政党建设的比较、借鉴、互动中获取自身建设的各种资源和动力,充分发挥执政党建设的引导、示范、激励作用。
   有文章指出,参政党建设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以“发展是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和谐党际关系、加强参政党政党意识为指导。在政党和谐问题上,有学者提出,政党和谐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提高适应性、释放优越性、实现价值与功能的基础。政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和党际和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党内和谐,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高度的团结统一是党内和谐的重要表征,充分的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保障,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党内和谐的原动力。第二个层次是党际和谐,差异性是党际和谐的前提,各政党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理想是党际和谐的基础,各政党为共同的政治目标通力合作;相对稳定、不断优化的党际关系模式是党际和谐的制度保障,促进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党际和谐的价值目标。
    在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定位上,有学者指出要符合参政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任务。其具体要求,一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与中共长期合作;二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参政能力和民主监督水平;四是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代表和反映其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带领广大成员在多党合作道路上前进;五是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
    有文章指出,从现实中看,民主党派对参政能力的探索与中共对执政能力的探索相比,无论从理论准备、思考的起点、内容、完备程度都是远远不够和落后的。参政党要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与执政党相协调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参政水平。
    有文章指出,在参政能力建设上,参政党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导成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西方民主和政党制度,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把握力;二是要坚持民主监督的总原则,真正成为帮助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挚友和诤友;三是要不断提高其成员的政治素质,使民主党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成员不断走向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也有学者认为,要从领导机制、组织联络机制、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料收集机制、调研成果的反馈和转化机制、参政议政激励机制、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有文章指出,参政党能力是一个矢量概念,既有方向,又有结构、有大小;参政党能力建设,就是各民主党派不断规范参政党能力方向、优化参政党能力结构、提升参政党能力总量的能动过程,其内在动力是参政党职能对参政党能力的要求与参政党的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要转变成现实力量,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激发和推动,包括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
   (三)关于参政党思想状况及思想建设
    有文章指出,当前参政党成员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思想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党派成员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对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同时,少数成员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较大,不同程度受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参政党作用的发挥缺乏信心。
    有学者指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主要问题。第一,思想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民主党派成员有学历高、见识广、思想活跃等特点,而思想理论建设相对薄弱,政治培训和思想教育缺乏系统的教材,在许多问题上难以回答一些成员的思想问题。 第二,思想建设存在着“六多六少”的情况:口号提得多,真抓实干少;形式主义多,实际成效少;普遍教育多,针对方式少;“形势教育”多,日常工作少;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传统方法多,创新手段少。第三,思想建设的成效缺乏评价体系。思想建设给人一种“虚”、“空”、“软”的感觉,无法对思想建设的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第四,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力度不够。基层组织宣传工作干部队伍还很薄弱,相对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制度和必要的经费。缺少与组织间的沟通机制和双向信息传递机制,使党派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四)关于参政党政党意识
    参政党政党意识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有学者认为,政党意识就是政党观念,是党员对本党的性质、宗旨、政治地位和历史责任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我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表现为政党成员的共同政治意识。政党意识是政党的灵魂,是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具有导向、凝聚、动员、约束等功能。从一般政党所具有的政党意识来看,民主党派应具有政治意识、利益代表意识、政党行为规范意识和目标意识。
    有文章指出,参政党意识的自觉基于民主党派所处历史方位的演化。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党对民主观念和民主形式的理解与追求。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价值偏好、参政党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协商民主应成为参政党意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五)关于参政党组织建设
    在组织建设中,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最强烈的是的“民主党派不民主”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提高民主意识。要按自己的章程,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为了产生合格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领导班子,建议换届选举采取差额选举的形式。要加强地方委员会和常委会的权力和职能。要按各民主党派章程的要求,真正使地方委员会和常委会领导本级组织的工作,而不是成为摆设,成为投票机器。要细化主委和副主委的分工。要认真做好领导班子后备队伍的建设工作。
   (六)关于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有文章提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主要就是通过“互相监督”来体现和实现相互间的“合作”的,如果参政党形不成自己特色的政党监督功能,就失去存在的必要。目前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挑大梁的中年成员由于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一方面表现出政治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又呈现着监督的守成性、滞后性与自我封闭性,从而影响监督。要从量的增加、质的提高、面的扩大、渠道的畅通、时机的及时、操作的便易、效益的明显等各方面作全方位的努力。
    民主监督作为一种非权力性质的政治监督,只有执政党重视,才有顺畅运作的保障;需要政府支持,才能使监督落到实处;与各种监督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监督具有生命力。
(七)关于参政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有的文章指出,对于我国参政党功能问题的研究,有必要对研究方法、关注对象、功能确定等问题进一步进行思考,特别要注意唯物辩证法与功能分析方法的对立统一、执政党功能与参政党功能的对立统一以及参政党作用与参政党职能的对立统一这三个问题的研究。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组织,参政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作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政治联盟,参政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还有学者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参政党应做好国家的“辅梁柱子”;在参政为民的过程中,参政党要做人民群众的“忠实孺子”;在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和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时,参政党要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智囊才子”;在履行民主监督时,参政党应作中国共产党的“活力镜子”。
   (八)关于参政党的利益表达及代表性问题
    在参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上,有学者认为,参政党的利益代表只是一种应然状态,实际政治生活中,参政党的利益代表性很模糊,民众心目中也缺乏各民主党派同自己的利益关联性、代表性的清晰认识。尽管目前的社会生态对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有着非常紧迫的需求,但参政党这方面比较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参政党的政治参与实际具有双重功能特征,即对其成员和所联系的社会群众的利益代表功能和协助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双重功能都应得到强化,并有机地统一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实践中
 


中国民主促进会开封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开封大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豫ICP备10022423号
©2010-2012